求苏轼<后杞菊赋>序的译文,谢谢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6 19:33:14

《后杞菊赋》并叙
宋·苏轼
【题解】

苏轼于熙宁七年冬十一月至密州,因灾情严重,生活困苦,采杞菊以食。但他心胸豁达,超然物外,以潇洒的态度看待艰难,表现了不羁心于外物,不戚戚于贫穷的博大襟怀和深邃涵养。文章记叙逼真,谈论风生,颇有谐趣。此文后被诬为讥讽朝廷减削公使钱太甚,成为“乌台诗案”罪证之一。

唐代诗人陆龟蒙,曾植杞菊以食,而作《杞菊赋》。本文系效法陆龟蒙而作,故名之《后杞菊赋》。

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。及夏五月,枝叶老硬,气息苦涩,犹食不已。因作赋以自广。始余尝疑之,以为士不遇,穷约可也。至于饥饿嚼啮草木,则过矣。而予仕宦十有九年,家日益贫。衣食之奉,殆不如昔者。及移守胶西,意且一饱。而斋厨索然,不堪其忧。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。扪腹而笑。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。作《后杞菊赋》以自嘲,且解之云。

“吁嗟!先生,谁使汝坐堂上,称太守!前宾客之造请,后掾属之趋走。朝衙达午,夕坐过酉。曾杯酒之不设,揽草木以诳口。对案颦蹙,举箸噎呕。昔阴将军设麦饭与葱叶,井丹推去而不嗅。怪先生之眷眷,岂故山之无有?”

先生听但是笑曰:“人生一世,如屈伸肘。何者为贫,何者为富?何者为美,何者为陋?或糠核而瓠肥,或粱肉而墨瘦。何侯方丈,庾郎三九。较丰约于梦寐,卒同归于一朽。吾方以杞为粮,以菊为糗。春食苗,夏食叶,秋食花实而冬食根,庶简直西河南阳之寿。”

【翻译】

唐代陆龟蒙曾说过,他经常吃杞菊,不断到夏天五月,枝叶曾经老硬,还是吃个不停。就此他还写了《杞菊赋》来宽慰自己。起先本人也疑心他的说法,觉得一个读书人,事业上不顺心,生活贫穷一些,简省一些,也就差不多了。至于说到肚子饿到吃草木的水平,似乎也太夸大了。本人做官做了十九年了,家庭日益贫穷,衣食衣着,还不如以前。这次来到密州,想想饭总能吃饱,谁知厨房里冷冷落清,整日里愁眉苦脸的。随后每天和通守刘廷式沿着城墙,在旷费的菜园里找杞菊来吃,相对摸着肚子大笑,这才置信陆龟蒙说的话是真的,没有说错。于是写这篇《后杞菊赋》也来宽慰自己一下,并且做一些辩白。

“唉,先生。谁让你坐在堂上,还叫做太守。前有宾客请你吃饭,后有手下官员跟从。早